关于“什么是正确的三观”的思考
什么是正确的三观呢?感觉自己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正确思想都是可怀疑,可辩论的,哪有什么绝对。好像所有思想行为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,我一直觉得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。我如何能让自己不要变成可恨之人呢?也许是“正确”三观的作用?自己可以开导自己,可以约束自己,不至于走向偏激。
所以三观只是一套工具?让自己能够豁达,轻松的工具?
认识问题是如何由浅入深的?浅显的表面认知不足以应对所面对的问题,所以才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吗?然后思索到最后意识到最终一切都将归于虚无,然后就释然了?
还没想明白,算是胡言乱语一通!
发现了一个让我还挺震惊的观点,分享一下【似乎所有的知识、所有的智慧,都储存在我们的思维里。我们学习某种新东西,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。这个观念, 也许通过"educ-tion"(教育) 这个词, 就可以反映出来。"educa ion"来自于拉丁语"educare", 字面意思是“带出来”并且“带领到"。因此我们“教育"别人的时候,如果认真地加以对待,就不会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入他们的思维。事实上,我们是把这种东西从其思维中引导出来,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,因为对方早已是这些知识的占有者。那么,这种比我们自己更为聪明的部分,其来源是什么呢?我们还不得而知。荣格的“集体无意识"理论暗示出:我们的智慧来自于继承。最近的科学实验,把基因物质同记忆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,结论证明:我们的基因很可能继承了知识,并在细胞里以核酸遗传密码的形式储存。信息以化学的形式储存,这一观点使人们意识到,人类思维所获取的信息很可能储存在几立方英寸的大脑物质里。换言之,这种极为复杂的模式,能够使人类经验的知识储存在小小的空间里,并且遗传给下一代。】
让我震惊的点其实是他所讲的,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,我们学习只是将知识从潜意识层面引导到意识层面。关于引导型教育这件事其实我没有太多思考,但我相信我接受的绝对是填鸭式教育。是否缺爱通过行为有的人是能看出来,自己本身或许也知道,更重要的是觉察缺爱带来的影响,这个心理医生或许可以起引导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