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青蛙国王或铁胸亨利》的个人体会
名字眼生的很,一读故事发现还是看过的。
梗概:某国小公主不小心把心爱的金球玩具丢进了古井里,一只青蛙表示可以帮助她捡回来,代价是要公主做它同吃共寝的朋友。公主表面答应了,拿回球后自己扬长而去。次日宴会上青蛙找了过来,国王要求公主遵守承诺。公主不情愿地照做青蛙提出的要求,最后在睡觉时忍无可忍把青蛙丢墙上。
结果被丢到墙上的青蛙变成了英俊的王子,公主对其一见钟情,就同意了做好朋友。王子说他是被女巫诅咒,只有公主能够救他,次日将会有马车载他们去王子的国家。然后他们就愉快的一起睡觉了。
对这个故事很迷惑,公主是怎么救王子的呢?她并没有真心把青蛙当做朋友,甚至是在粗暴对待青蛙后解除了女巫的诅咒。
大概是这个女巫技艺不精,下的诅咒不咋地,只要是公主近身接触一段时间就可以解了。这诅咒就离谱。
看似是一个颜控的故事,公主看见丑陋青蛙变成英俊王子就可以做好朋友。
但其实王子也是颜控,公主即使毁诺,即使任性刁蛮,但是只要长得好看,他们依旧可以做好朋友,回自己的国家快乐生活。
所以是两个颜控的故事。
故事的开头第一段就是描述了公主的美貌,背后表达的就是女孩子只要长得够好看就可以了,品性什么的不重要。丑陋的青蛙即使帮助了公主也不会受到她真心对待,除非变成王子才能抱得美人归。
国王告诉公主要遵守诺言,要知恩图报。这个故事比起说是写给小孩看,更像写给大人看要怎么教育小孩。当然我觉得最好的教育不仅是言传,还要身教。国王自己会愿意跟一只青蛙做朋友吗?同吃同睡的那种。
所以这个故事为什么不这么写呢?公主愿意践诺,心甘情愿的跟青蛙做朋友,一人一蛙相处的极好。在这个过程中解除了女巫的诅咒,或者根本没有诅咒,青蛙就是一只普通青蛙。
我推测是因为这样比较假,不符合常理。即使读给小孩子听,他也不会觉得我愿意跟青蛙做朋友,去分享我的一切,反而反悔嫌弃的公主更符合想法心声。况且这样的话故事也无法形成矛盾冲突与反转。
但是有一个问题,公主被迫践诺最终得到了好的结果,青蛙变成了王子,皆大欢喜。而现实中答应了的不愿意实现的事情,最后做了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吗?其实大多时候并不会,或者说没有直接关联。
后面出现的铁胸亨利描述的是一个忠诚的仆人,来接公主王子回国。感觉跟主线故事无关。小时候看的故事里好像没有这段,也可能跟前面比较割裂,所以直接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