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
刚刚收到了一封带有“劝诫"性质的回信,寄信人颇有文化,引经据典,非常精彩,对我本人进行了一番"教育”和“开导”。言辞不多,大意简单明了,意在劝我大度,劝我放下,“热心"纠正了我的所谓“邪见”,并于结尾还用了一个词——【又当又立】,增强了语势,表明态度。足令我“振聋发聩”了。
蛮好,本人也获益匪浅。且不说,我已经在信中提前说明了"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”等字样,也不论,那只是几句一笔带过式的戏言。再退一万步讲,对于信中陈述事件的事情原委,我已不想再作赘述,点到为止即可。并且这次回归,也是为了能够重新开始,不念过往。
当然,可能因为某些复杂原因、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,不幸导致了阁下在阅读信件的过程中短暂出现了“选择性失明”等症状,本人深感抱歉。
至此,本人为答谢阁下的一番“热心解惑”,并表示无意间致使您短暂盲目的歉意,在此引用他人几句话,暂作答复,不成敬意。如下:
“好多朋友都劝我大度一些,我最烦这种劝我大度的人,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呀!这种人你得远离他,因为什么?他遭雷劈的时候容易连累到你!你这被扎一刀,血还没擦干净呢,他过来:哎。你要勇敢起来!你死不死啊!”
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。谨言慎行,要一直以此为戒。在增添文化内涵的同时如何让修养齐头并进,这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搞明白的问题,信中人如此,我也如此。
太宗曰:“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
《论》云: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“观他人过,反思己错。
【后记:此番言语意在不积压情绪,不执念,所以迅速整理出思路,写完即过,无须继续纠缠。当过则过】